我国的“水环境”问题不小
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严重问题促使我国“水环境”状况相当恶劣。联合国环境署的统计数据认为: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立方米为重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而参照此标准,我国江苏、山东、北京、上海等地区均处于极度缺水状态。同时,我国水体质量问题也相当严峻,据《201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国主要流域I~III类水质比例平均只占61%,各主要流域均存在劣V类水质,其中海河流域的劣V类水质比例达到50%以上。而重点湖泊(水库)的监测情况显示,有近1/3的湖泊水库接近或超过中度富营养化水平。这一系列数据都说明了我国目前“水环境”的尴尬现状,这促使了水处理行业近几年的迅猛发展。
污水处理流程及技术分析
污水处理过程是指将工业、生活污水进行净化,达到排放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的过程。污水产生后通过政府规划建设的污水管网排放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污水处理厂通过一定处理方法将污水净化,达到一定标准后进行排放,同时污水处理后会有污泥产生,需要进一步处理。如果污水厂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该水体将达到再生利用标准,通过中水回用系统回用于小区绿化浇灌、车辆冲洗、道路冲洗等,实现水资源再次利用的目的。

(污水处理流程及收费方式分析示意图)
在整个处理流程中,污水处理厂起关键性作用,实现污水净化的目的。目前污水技术主要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三级处理三个层面。
一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物理处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级处理的要求。经过一级处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达不到排放标准,一级处理属于二级处理的预处理。
二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BOD、COD物质),去除率可达90%以上,使有机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主要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生物处理方法。
三级处理:进一步处理难降解的有机物、氮和磷等能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可溶性无机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虑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分析法等。一般经过三级处理后,污水可以进入中水回用系统实现再次利用。
目前,国家大力推行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业务,以进一步提高对主要污染物的削减能力,这主要污染物处理能力主要是指除磷脱氮功能,即三级处理能力。同时部分污水处理厂不具备生物处理能力,即二级处理能力的污水处理厂,也是重点升级改造的对象。
根据上文技术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几个结论:
(1) 污水处理能力仍有缺口,新增污水处理规模为4569万立方米/日,预计“十二五”期间将再新建300-400个左右污水处理厂,项目数量可持续。
(2) 污水管道从2010年的16亿公里上升到31亿公里,污水供给量会相应提高,小城镇污水处理市场抬头。
(3) 提高污水处理质量促使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速度加快,污水处理费将上升。
(4) 升级改造促进膜市场规模到2015年达到300亿;污泥处理、中水回用技术将得到快速发展,为污水处理企业下一步重点挖掘业务。
因此,国家要求水处理行业一方面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另一方面,提高水处理技术,加快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加强引导水处理行业规范,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